南县教育主要概况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
南县教育概况 南县地处湘鄂边陲,通长江支脉,承洞庭遗风,境内河渠纵横,沃畴千里,享有“鱼米之乡”、“湘北明珠”美誉。 南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教学点)215所,其中公民办幼儿园107所(其中公办园4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9所(普通小学78所、普通初中21所)、高中阶段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在籍中小学生和幼儿64097人(其中幼儿12775人,小学生29815人,初中生12515人,普高学生6412人,中职学生2580人)。义务教育普及情况为: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8.6%。全县在编教师4860人,退休教师3854人。 福地南县,人杰地灵。在这里燃起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烈火,走出了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爱国志士段乃文等在抗日烽火中创办湖西中学,教育救亡,开兴新学之先河。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俄罗斯国际科学院院士刘伯操等一大批名人诞生于此。 魅力南洲,教育中兴。近年来,南县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指引,以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为抓手,开拓奋进,成绩显著,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先进县、合格学校建设先进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县等。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近5年,南县教育紧紧围绕均衡发展这一主题,加大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全县共投入学校校舍建设和教育教学配套建设资金3亿余元,建成高标准合格学校(幼儿园)120所,一大批薄弱学校得到改造。以合格学校建设为载体,全县各学校正在努力培育自己“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校园文化特色。南县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三通两平台”工程,班班通比例达到100%,中小学校全部网络布线到每一间教室、办公室,实现校园内无线全覆盖。同时依托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世界大学城及部署在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上的云平台为全县中小学校提供各种应用软件和师生个人学习空间和班级空间,城乡孩子均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建优队伍,突破瓶颈。建立“退一补一”教师补充机制,采取“定乡镇、定学校、定学科、定服务年限”的“四定”办法择优招聘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校,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校长论坛”、课改研讨培训开展如火如荼,教师专业成长大大提速;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全面得到保障,教师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情绪饱满。 改革创新,全面开花。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坚持德育首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南县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走向开阔。以南洲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地,以“体验式”为基本形式,南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在引起新闻媒体和上级部门持续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及广大未成年人的衷心欢迎。2007年全面铺开的“疑·悟”基本框架,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能力。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湖南省标杆。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被评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县”。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形式探索集团化办学,推动名校的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新校流动,变被动交流为主动交流。 充满活力的南县教育将以促进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目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速教育质量提升,努力扩张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 |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 义务教育 | ||
一级事项 | 教育概况 | 二级事项 |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
公开时限 | 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 公开方式 | 主动 |
公开依据 | 《统计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 ||
公开主体 | 南县浪拔湖镇人民政府 | ||
公开层级1 | 县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政府网站,两微一端,公开查阅点 |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